聯系電話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發展教育。相對于經濟扶貧、政策扶貧、項目扶貧等,“教育扶貧”直指導致貧窮落后的根源,牽住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牛鼻子”。
近年來,在教育部的領導和支持下,中教儀公司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己任,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在助力教育扶貧方面進行了探索,積累、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經驗,為教育脫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資金方面
1.分期付款項目惠及貧困地區
中教儀的分期付款項目,是為學校采購設備提供優惠資金支持的一種解決方案,幫助各地加速實現教育均衡化和信息化。截止2016年,中教儀已經完成100多個項目,項目涉及云南、四川、重慶、貴州、內蒙、遼寧、河北、新疆、廣西、山東、湖南、江蘇等20多個省,調動社會資源為2300多所職業院校和中小學配備了信息化和實驗、實訓設備。項目從當初的小范圍嘗試到今天的每年幾個億的規模,涉及地區遍布國內各地教育貧困地區,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應。
分期付款項目絕大多數學校位于貧困地區,以云南省紅河縣教育局項目為例,項目包括縣教育局的中心機房、紅河縣教育資源管理服務平臺、學校的校園網建設、配置1729臺教師用的筆記本電腦、218臺臺式教師管理電腦機、50間計算機教室設施、2110臺學生用電腦、109套班級多媒體設備、31套視頻會議系統、2套閱卷系統、4套錄播教室。項目點包括72個中小學及縣教育局,項目總投資達4216.86萬元。不但協助教育局選型配備當代先進優質的教學設備,還在實施過程中派遣監理隊伍全程跟蹤參與工程協調,確保項目進度和質量。不但提供資金讓學校提前添置和更新老舊設備,還在使用培訓上下足功夫,要求供應商實施多層次培訓計劃,為近800名教師做了培訓,讓山區的教師們也能熟練使用先進的教學儀器,讓設備真正的高效使用起來。
2.攜手國開行助力教育扶貧
2016年7月,為落實中央扶貧工作精神和發揮教育脫貧在“五個一批”脫貧攻堅工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我公司探索利用國家開發銀行長期貸款資金,用于教育扶貧工作。在規劃司、財務司的支持下,經過一年的探索和溝通,2017年7月8日,中教儀在全國打贏教育脫貧攻堅現場會期間與甘肅省教育廳和國家開發銀行甘肅省分行簽署合作協議。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三方將圍繞甘肅教育脫貧一期項目進行30億元人民幣合作。當前公司正在推進落實的甘肅兩個項目,總額為10億元;另有多個省份正在商談過程中。
二、職教方面
職業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把貧困學生轉變為社會需要的人才資源,是直接有效地扶貧方式之一。中教儀調動社會資源助力職教扶貧,積極參與標準、內容、就業等多個環節,為職業院校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有力地提升了職教扶貧能力。 我們的主要做法:
1.標準
受教育部職成司委托,我們自2012年組織全國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專家、行業專家、國內、外優秀生產企業專家,針對裝備制造類、交通運輸類、資源環境與安全類、醫藥衛生類、電子信息類、財經商貿類、生物與化工類共七大類的33個專業,開展職業院校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制定工作。
結合實訓教學標準,聯合院校專家、知名企業共同編寫了職業院校優秀實訓解決方案,涉及專業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智能制造專業、護理專業、新能源專業、數控專業、虛擬仿真專業、焊接專業、物聯網專業、物流專業、計算機專業等。
2.內容
中教儀利用自身優勢聯合行業、學校、企業,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充實教學內容,重點在新興技術領域幫助校企雙方進行需求對接及項目引入,提供專業教學內容建設方案,提供專業教師能力提升培訓計劃,提供標準化實訓場所建設方案,為貧困地區提供標準化的職業教育內容建設方案,從而改善職教脫貧能力。
具體到不同的專業,我們采取了適合該專業特色的不同的解決方案:
在智能制造方面,針對當前職業院校的智造需求及發展現狀,我們協調相關行業學會、企業、院校等策劃智造戰略規劃,組織成立智能制造產教聯盟、開展高端多軸加工技術培訓、與智造生產企業建立合作、積極推進教育部DMG 數控專業領域校企合作項目,加快智能制造應用型人才培養,調動社會資源建立人才培養平臺。
在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方面,為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我們聯合相關應用性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等政校企行共同發起,成立全國節能新能源汽車產教聯盟,整合校企優質實踐教學資源,提升教師新能源汽車專業的綜合能力,形成高水平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新能源汽車公共實訓基地、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實訓基地等三類基地分類建設方案,推動新能源汽車相關專業發展。
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為了滿足日益發展的軌道交通產業人才需求,在教育部、交通部兩部委合作框架體系下,我們聯合相關社會團體、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創新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機制,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優化辦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服務政府部門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標準化建設,提升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質量。
此外,我們還參與了大數據學院方案的建設。在新形勢下,要培養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基礎類人才,單純依靠學校的力量已經較為薄弱,需要整合社會資源,開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動大數據人才培養。我們聯合北大大數據研究院、高教社等單位構建大數據學院,一攬子解決課程體系、教材、專業師資、實訓設備、培訓認證等資源問題,同時完善職業院校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全國職業院校大數據聯盟;構建職業院校大數據實訓平臺,摸索解決新型專業及人才培養的解決方案。
3.就業
調動社會資源提供就業平臺,從源頭為就業鋪平道路,是職教扶貧的有效解決方式之一。在促進就業方面,我們利用中教儀在職業教育行業內的影響力,牽線搭橋企業和院校,提供校企合作平臺服務,加強職業教育行業內校企合作促進學生就業。中教儀聯合聯想、京東、百度、母嬰貝貝等一流企業,共同設計開發了電子商務運營、互聯網營銷、IT數據中心運維等系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訓項目,并與企業共同設計開發了互聯網創業創新中心,幫助職業院校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深度結合,培養出一批社會和企業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三、相關項目
華夏基金會項目
在教育部、衛生部各職能部門關心和華夏基金會的支持下,中教儀共承擔華夏基金會30余個資助項目,其中包括:教育部職教項目、衛生部康復、護理項目、基礎教育項目、獎勵項目及捐贈項目等,涉及項目學校150余所,主要是邊遠貧困地區的學校,供貨金額約合人民幣9000余萬元。歷年來,中教儀嚴格按照教育部、衛生部各職能部門、華夏基金會的要求和操作流程開展工作,各受助項目學校對我公司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意識都給予了積極評價。
以2015—2016年度資助社區護理項目為例,本期項目資助總金額為48萬美元,項目涉及內蒙古呼和浩特衛生學校、四川甘孜衛生學校、山東臨沂衛生學校、新疆阿勒泰地區衛生學校四所院校,我們向四個項目學校提供了85個品種317件(套)儀器設備。項目執行過程中,各受助項目學校對我公司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給予高度贊揚。項目的實施對于各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貧困地區培養合格的高、中等衛生技術人才具有積極意義,能讓每個學生多增加實踐的機會,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的需求,促進了貧困地區的教育和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扶貧開發,是我國扶貧開發事業的成功經驗,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重要特征。在教育部的領導和支持下,中教儀公司將積極參與教育扶貧開發,在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助力教育扶貧的道路上繼續實踐和探索,發揮教育優勢,調動社會資源,實施精準扶貧,為脫貧攻堅做出新貢獻。
聯系電話